孩子在寫作的過程中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比手法屬于記敘文重要的寫作手法之一。那么對于記敘文中對比手法應該如何運用呢?有什么方法還有技巧呢?接下來少兒教育加盟網老師就為大家提供以下四種方法,希望能夠為孩子的學習提供收獲!
一、用在開頭。通過對比映襯,突出重點,吸引讀者往下讀。如我學生寫的《寒風中的琴聲》的開頭:“一提起琴聲,人們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那種行云流水、清脆悠揚的感覺,可縈繞在我心頭的琴聲卻是那么的凄涼?!弊x到這,讀者就要問了:什么琴聲?怎么凄涼了?為什么那么凄涼?一系列懸念產生。
二、用在題記。通過對比反襯,突顯主旨,使讀者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如《感動,點一瓣心香》中的題記:“高樓越來越多,空間越來越小;冷漠越來越多,溫情越來越少;然而,感動,正以它清淡卻足以令人動容的方式,詮釋人文的內涵?!边@樣的題記,可以美目傳情,使文章通篇生輝,又讓讀者明確閱讀的重點。
三、用在中間。
1、通過內容的各方面的對比,突出作者所要表現的中心。如我學生以前寫的《夜半燭光》,通過不同人物的對比、捐款方式的對比、捐款多少的對比及內心矛盾的對比,共同反映人間大愛的主題,給人一種過目不忘的感覺。
2、通過環境的對比,烘托人物不同的心情,從而突出中心。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全家人報著期盼于勒帶錢回來的發財夢想去哲爾賽島旅行,在海船上,見“海面像大理石桌面一樣平凈”,烘托人物高興、愉快、充滿希望的心情;然而不料在船上看到了日思夜想的但是窮困潦倒的于勒,他們的夢想破滅了,所以,“回來的時候,我們改乘了別的船,只見遠處有一片紫色的陰影……”烘托出人失望、沮喪的心情。從而刻畫出菲利普夫婦的嫌貧愛富、冷醒無情的性格特征,提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系。
四、用在結尾。通過對比,使文章意蘊深厚。如我學生寫的《誰才是瞎子》一文,通過盲人老爺爺下車的緩慢及司機的嚴厲追逐,形成鮮明對比,揪住讀者的心,在結尾又一組對比:“誰才是真正的瞎子呢?”揭露社會上的一些人缺少職業道德、同情心的冷酷,言外之意是號召人們要有愛心,使文章意蘊更加深厚,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以上就是少兒教育加盟網老師為大家提供的記敘文對比手法的應用方法,希望學生們能夠根據以上進行學習,就會有很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