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珊老師帶你解讀“校園霸凌”事件

  近日,

  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名10歲學生被同學欺凌,

  引發網絡熱議。

  事件最初是一位自稱是孩子母親的人

  寫的文章在網間傳播開來,

  文章講述自己兒子是如何在學校被同學欺凌的,

  對孩子心靈造成很大的創傷。

  校園欺凌多數是

  以多欺少、欺負弱小、語言羞辱、敲詐勒索,

  甚至有毆打行為,

  這種行為存在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恃強凌弱。

  從心理層面分析,

  欺負者和被欺負者對“欺負”這件事情都是認可的,

  欺負者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被欺負者往往因為害怕選擇了承受。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

  是不是每一個班,

  都有那么幾名受氣包?

  所有的人都去嘲笑他、諷刺他,

  甚至欺負他,

  久而久之,

  他變得自卑,

  變得懦弱,

  學習越來越差。

  這樣的孩子本身并不差,

  但就是因為某些小事情,

  成為了眾人嘲笑的對象,

  事情沒有被控制,

  久而久之,

  他就活成了一個笑話。

  一旦成為霸凌欺負的對象,

  周圍所有的人都會習慣性的對這個孩子施暴,

  就連看起來較比溫和的、并不兇惡的同學也會加入,

  這樣的情況已經被無數次印證。

  在很多校園霸凌事件中,

  受害學生和家長,

  由于不想招惹更多麻煩,

  往往選擇接受道歉或者隱忍轉校;

  有些學校為了維護政績形象,

  “家丑不外傳”,

  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低調處理,

  這無疑會縱容和強化施暴者“恃強凌弱”的思維和行為。

  校園霸凌存在人性的獸性,

  最關鍵的是要看學校、家長和社會

  有沒有及時發現并正確的引導。

  那么對于“校園霸凌”該怎么應對?

  家長們也是操碎了心,

  斯瑪特小編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們的咨詢,

  “我家孩子今年剛上小學,比較內向,

  會不會被欺負呀?”

  “我家孩子要是遇到類似校園霸凌事件該怎么辦呀?”

  “什么樣的孩子會喜歡欺負別的小朋友?

  我讓我家寶貝離他遠點”

  這些問題把家長們擔憂的情緒暴露無疑。

  為了消除廣大家長的疑慮,

  讓孩子們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12月22日,

  斯瑪特微信父母課堂邀請邵珊老師

  深度剝析“校園霸凌事件”背后的動因。

  邵珊老師將會在斯瑪特獨家講述

  “什么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

  “什么樣的孩子會去欺負別人”

  “欺負者和被欺負者都來自什么樣的家庭”

  “發現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或被別人欺負該怎樣應對”。

斯瑪特兒童美術教育顧問

  邵珊老師:

  “一般實施‘霸凌’的孩子,

  往往背后沒有一個正常的、溫暖的家庭?!?/p>

  “有些不負責任的家長,

  把孩子教育交給了學校和社會,

  孩子在身心發育過程中缺少人關心的情況下,

  只能通過‘霸凌’這個渠道,

  固定在學生中的地位身份?!?/p>

  “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

  或者是家庭中有暴力的時候,

  才會對同齡人實施這種行為?!?/p>

  “很多時候,

  一個問題孩子,

  可能會傷害到一個正常家庭的孩子。

  所以說,

  每個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就是對這個社會負責?!?/p>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